如何找到快乐生存的「法门」

大家都知道我的主要工作是市场营销,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我还有一个副业是炒股和定投基金。

这个副业历经15年,但在上一周我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清仓了我所有的股票。

没错,可能还会涨,但我离开了,不是暂时告一段落,是结束。

知乎上有一个热点话题:为什么懂了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一生。

15年前,我就懂了一个道理: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远比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重要。

但15年的今天,我才用这个道理做了执行。

有些方面,还真的不是“不服气、不服输、爱拼才能赢的”,也不是“只要通过学习,通过努力”就能做到的。

就如炒股,能赚到钱,但用了莽荒之力,只做到了满意的1/3.

而市场营销,只用了1/3的脑子和力气就做到了八九分的满意。

如果你在错的路上

奔跑也没用

——巴菲

要想获得强劲、快乐的人生,还真的是要在自己的天赋领域,并匹配自己的才干、资源,这样才能十倍速发挥出自己的核心价值——

对了,离开,没有遗憾,是从未有过的轻松和快乐,是被束缚多年,终于解绑的那种快乐。

当然家庭理财或基金定投也是要做的,这个和自己操刀炒股是两个概念哈!

其次,

“快乐”——这是大多数人的向往,又是个稀罕物,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嘛!

可我们为什么总是不快乐呢?

今天我想从另一角度探讨这个话题,再讨论一下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快乐生存”之道,希望这些总结出来的经验,能给你一些启发。

01

我们为什么不快乐

有一个TED演讲在讨论这类话题时,做了一个测试,我觉得蛮有意思的:

假如你去参加比赛,如果只有这三个选项,你是希望得到:

a/第二名?

b/第三名?

c/还是倒数第二名?

想一秒,再往下看:

不知道你是否选的跟大多数人一样:第二名

可真的获得第二名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

呵呵,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

快乐=你实际得到的—你期望得到的

换言之,如果得到了超预期的回报,就会快乐。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我们大脑的结构决定的:

几乎所有带来愉悦感的事情都涉及我们大脑内侧前脑束多巴胺回路的「神经奖赏调节机制」。——《愉悦回路》

剑桥大学的神经心理学家奥尔佛拉姆·舒尔茨教授与同事对此「奖赏调节机制」进行了多次的「快感试验」,并最终得出结论:

快乐与否,是由「预期奖赏」和「实际奖赏」之间的差异来决定的,或者用一个简单的等式来表示:

多巴胺神经元反应= 实际奖赏-预期奖赏。

这就是非常有名的「奖赏预测误差假说」

即当实际奖赏大于预期奖赏时,多巴胺神经元被激活了,同时其他目标神经元(伏隔核、前额叶皮质、杏仁核等)就会释放多巴胺,从而让人拥有愉悦感和快乐。

换言之,我们之所以「不快乐」,不是给多少奖赏的问题,而是实际奖赏没有超出我们的预期。

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上述测试:

比赛中的银牌得主,他们的预期奖赏也许是第一名,而铜牌的预期奖赏也许是最好不要落到第四名。

两种预期和实际的结果,就是我们看到的,即便拿了银牌也不快乐,而第三名反而挺满足的样子。

想想生活中是不是随时随地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比如:

每个月领工资,没啥感觉,偶尔发一次意想不到的奖金,就会有个小惊喜。因为对这笔钱,你根本没有预期,所以给多少都是快乐的。

再比如,女生都渴望在生日、结婚纪念日得到礼物,而直男呢?又总是忘记,要不就很煞风景的问:“你说呀,你要啥,我给你买,你又不说,我怎么知道你喜欢啥呢,买错了,又不开心”。

这时候,女生的「多巴胺神经元」不是活跃不活跃的问题了,是直接冻住了。

其实女生在很多时候,是不在乎送什么的,而在乎的是对方想到没想到的问题。

因此不要对直男有所期待——

另外,你发现没,年龄越大,越难有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了,这是为什么呢?

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得了一个新玩具,新漫画书,去一次游乐场,那些现在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情都会带给当年的自己难以忘怀的悸动,有些至今还都记忆犹新。

可是现在呢,在你赚了一大笔钱,买了新房子、新车,拿到了理想的职位,找到了白马王子或窈窕淑女,那种快乐的感觉能维持了多久?

据哈佛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的研究表明:不管好事还是坏事,对成年人的影响很少超过3个月。

原因就是我们的「预期奖赏」的「阈值」逐步的被抬高,而情绪的「边际效应」不断的递减。

什么意思呢?

就比如,刚刚写公号时,辛苦写完第一篇文章,发出去,一个关注都没有,到第三天,突然有10个朋友关注。

我当时那个快乐呀,不但有人看我的文字了,还得到了认可和订阅。

于是,发愤图强的再写一篇,也差不多被10个朋友关注,又一篇,还是10个,设想一下,如此下去,我还会很快乐吗?

肯定不会呀,因为我的「预期」已经从当初的0关注被抬高到了10.而「实际奖赏」也是10.(请大家多多转发,让我快乐一下哈,多谢多谢!)

同理,我们有了小房子,满足不了多久,就想换大房子,有了代步车,没过几年就左看右看不顺眼,又想升级换代……,随着你实际拥有的越多,期望也就不断的被抬高。

当「预期奖赏」被抬高到一定地步时,情绪的「边际效应」也在逐步递减

这个过程,在社会学中叫「剥夺与满足命题」,是由霍曼斯提出来的,用标准的学术语言说就是:

某人在近期内重复获得相同奖赏的次数越多,那么,这一奖赏的追加部分对他的价值就越小。

换言之,即当我们向往某事物时,情绪投入越多,第一次接触到此事物时情感体验也越为强烈,但是,第二次接触时,会淡一些,第三次,会更淡……以此发展,我们接触该事物的次数越多,我们的情感体验也越为淡漠,一步步趋向乏味。

所以“快乐”的反面,不是“痛苦”,而是“无聊”。就像“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漠视”一样——

对感觉和体验都提不起兴趣,这个才是成年人是最可怕的状态。

我们是如何渐渐的变成这样的呢?

在《社会心理学》中阐述,人们的行为大多受两种「控制点」支配:

「外部控制点」支配又称「外驱力」

你所采取的行动,如努力学习、升职、加薪是受外部力量影响的——

比如之前在文中提到的,跟「比照群体」(那些跟你级别、层级差不多的同学、同乡、邻居)的比较。

我们参加一场同学聚会,发现他们住的房子比我们大,开的车比我们豪华,工作成就各方面都优于我们,从而刺激我们发愤图强。

再比如中提到的,被父母的、领导的「应该思维」所左右,又或是为了追寻「理想中的自我」而驱动自己前行的。

如果你的行为是基于以上这些「外部控制点」驱动,即你想做的事,是被社会影响后去做的,那么渐渐的,就会陷入上文所说的精神危机,情感体验麻木,很难有持续的快乐,更谈不上人生激情了——

与之相反的是:

「内部控制点」驱动又称「内驱力」:

命运是由自己主宰的,所有努力的行为是被自己的好奇心、兴趣、愿景、人生使命而驱动的。

比如我在提到的,被自己愿景驱动的「钻石美女」和放弃了日入万元的互联网生意,找到自己使命感的「单亲爸爸」。

最近他又兴奋的告诉我:

自从有了“把爱和坚毅传递给100万个孩子”这个使命感之后,每一天,我都能发现孩子变化、进步,这种感觉真的特别的美好。

而且我还会把这些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翻阅书籍,查找资料,寻求这些行为背后的理论,同时我也感受到了自己每天都在进步。

我相信当这个的产品做出来之后,一定能帮到那些“焦虑的妈妈”,因为我不但太懂她们了,而且我是在全身心的研究并天天付诸于实践。

敏姐,我真的要谢谢你,当你帮我找到「内驱力」并发现我的天赋领域居然是「产品经理」时,我真的太惊讶了。

而且,

现在的我每天都跟打了鸡血一样,而且对未来充满自信,赚钱根本不是个事。

我不想列举那些名人,例如世界闻名的动物学家、动物保护者珍·古道尔——她为了满足自己从小的梦想,是如何从一名女招待女秘书,攒够钱去非洲观察了三十八年动物,最后获得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极富盛誉的KYOTO奖以及国家地理学会的胡博奖。

这些人似乎离我们有点远,况且有些人还会跟我说:我连小康都没有满足,哪有这些人的勇气。

没错,我们都是凡人,都有追求物质富足的权利,也有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生活的义务;

但是,当我们今天知道了「内在控制点」的魅力,知道了追随着自己的天赋和使命感,将会获得激情、莫大的愉悦与满足。

那么就请给自己每天留点时间和空间去思考一下,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这个「内驱力」即「快乐法门」——

02

如何找到快乐生存的「法门」

其实,我也找了很久。。。。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的,我同样在一个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里苦苦挣扎,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干了销售,才发现了自己的天赋才干(人际交往、语言、学习能力等),于是在主业「市场营销】的这个领域如鱼得水。

那么「快乐法门」对我而言是什么呢?又或是我的「内驱力」是什么呢?

三个字「做自己」即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可「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要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所以,要跟很强的、可怕的、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你才知道「自己」是什么。

这是日本的著名设计师山本耀司说过的一段很“哲学”的话。

虽然我之前当过营销教练,也带过几百人团队,发现并挖掘每个人潜能、优势、特质,使其更好的发挥,这是我的能力圈范围。

但俗话说, “人自愚,查人则明;人自智,查己则昏”。

换句话说,我即使再聪明,也看不清「自己」,那么如何「做自己」呢?

吴伯凡老师给了个方向,我认为还是好操作的:要在不同的维度上、把自己置于不同的场景中给自己做「哲学实验」。

什么意思呢?

用一句很鸡汤的话:你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中、不同的维度上遇见陌生的自己,并加以思考、总结,才能真正的理解『自己』——

01

哪些不同的场景呢?

人在这个世界上,笼统的大致可以分这几个场景,如图:

原生家庭(父母)中的自己,亲密关系(两性)中的自己,亲子关系中的自己,伙伴(朋友、闺蜜)中的自己,职业环境中的自己以及在做决策规避风险中的自己。

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按照别人的方式理解,一种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周小宽

因此,不同的场景一方面带给我们不同的理解、体验、感受,另一方面,我们所呈现的「角色」、「存在的价值」也不同。

『原生家庭』是心理学中的核心词汇,也是一个建立自我认知的开始。

因为在自己没有形成稳定的内核之前,在没能用觉察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他人和自己之前,我们大多数人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是父母赋予的。

比如,在的文章中讲过我母亲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造就了我的所有行为都是不断的向她「证明」:你是错的,而我是对的。

可这个世界没有对错,我被这种认知、信念绑架,如果没有现在的觉察,也许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没有真正的拥有过自己。

再比如:在《会提问才会独立思考中》写过:我所处的职业场景,跟伙伴发生的冲突,让我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同时找到了『管理情绪』的模型,并再一次清晰的确定了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

这些都是基于场景所获得的认知,那么还有:

02

哪几个维度呢?

做过产品经理的都知道:用户体验的要素,来自5个层次的层层选择与叠加建设。

梁宁中,不仅把这5个层次用在了做产品上,而且还用在了做人上。我学了之后,直接搬过来用于「审视自己」

其实当你学的多了,实践的多了,你会发现做人、做产品、做营销策划、做任何事情的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

战略存在层:对于做产品来说,产品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此产品解决了什么人的什么问题?你的产品因为什么而存在。

而对我们「自己」来说也同样:

1)我是谁?

我的天赋才干是什么?

我是否能清楚的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2)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即我以什么样的价值形式而存在?

这种形式对我自己来说是舒服的,同时对其他人来说也是有价值的、是别人需要的、并能持续依赖的?

能力圈范围层:为「存在层」都做了哪些处心积虑的,长期学习的动作,用于打造了哪些能力圈?

即学习了哪些能力,这些能力无关岗位、职责,而是可迁移的能力。

比如,情绪管理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等。

我在文章写过的「如何建立一个领域的知识框架」也是一种可迁移的能力。

资源结构层:顾名思义,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什么,都有一个圈子,围绕着「存在层」「能力层」积累、建立自己的资源圈子。

而在这个圈子里,就是你呈现的「角色」,即在不同的环境中,你的「角色框架」是什么?比如在上文的各个场景中的「自己」。

那么最外层的「感知层」,就是他人通过接触你呈现的「角色」之后,所拥有的感受以及价值认可:牛逼的、精明的、专业的、温柔的、乐于助人的…….

用户体验5层,也是我们打造「自己」这个产品的「系统框架」,按照这个框架去「理解自己」时,你会发现看世界、看他人的角度,都不同了。

如果之前,是按照别人方式来理解自己,类似于来自于父母的要求、领导的评价、赞美、朋友的认可等。

那么现在,是按照自己的「战略存在」来思考,我想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于这个世界中、这个群体中,即:我命由我定。

就比如上文中的「单亲爸爸」,又比如我自己终于不再炒股了,我们都找到了「内在的控制点」即「内驱力」,知道自己要什么,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

即我们都找到了自己「快乐生存的法门」——

小结一下:

其实无论是日复一日的平淡,还是日复一日的追求事业的进步和成就感。

只要你最终的生活是和你的内核——价值存在感接轨的、匹配的。

那么你就会感到满足和幸福,我想比起快乐,这个两个词才是成年人更想得到的状态吧。

——  触类旁通小贴士  ——

巧用「奖赏预测」做营销

疫情基本告一段落了,很多线下实体店、线上线下结合的生意又复苏了,最近又有不少企业经营主来咨询我市场营销的事。

这些朋友跟我说,你写的这些认知、思维很多时候我都用不到。

用不到吗?

本文讲的「奖赏预测假说」用于营销中,就是很好的上瘾机制哈,用雷军的话说,要把超预期的事做过头,用户才会有深刻的印象。

比如:阿芙精油就做的特别好,买了100元的精油,快递到家一个好大的盒子,用户第一感觉,买这么一小瓶精油,干嘛这么大的盒子呢?

于是拆开包裹,大盒子套小盒子,一件一件拆,一件一件往外拿赠品,总共7件。

在淘宝买东西有赠品,很正常,但是买1件送7件,真是过头了。

这个例子就说明了确定性的预期+不确定性的预期,对用户来说就是很好的上瘾机制,此条也通用于实体店设计会员制。

万法唯心,每个人心里都有BUG,有BUG就有机会,在哪里都一样。

下载地址

提示:资源为百度网盘加好友分享,请根据操作获取资源。
建议:资源来源于网络公开文件,所有资料仅供学习交流,资源优质建议支持正版。
赞助:所收取费用仅用来维系网站运营,性质为用户友情赞助,并非售卖文件费用。
侵权:如分享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管理员邮zliao8@126.com删除处理。
知了资源网⎛⎝资源站⎠⎞ » 如何找到快乐生存的「法门」